(For Final Exam)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大纲

Uncategorized
9.1k words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概述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 间歇性
    • 突发性

网络的类型

graph TD;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 按照拓扑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 按照范围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 按照传输方式分类;
按照拓扑分类--> 星型结构;
按照拓扑分类--> 树形结构;
按照拓扑分类--> 环形结构;
按照拓扑分类--> 总线型结构;
按照拓扑分类--> 网状结构;
按照范围分类 --> 局域网LAN;
按照范围分类 --> 城域网MAN;
按照范围分类 --> 广域网WAN;
按照范围分类 --> 个人区域网PAN;
按照范围分类 --> 互联网Internet;
按照传输方式分类 --> 有线网络;
有线网络 --> IEEE802.3;
按照传输方式分类 --> 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 --> IEEE802.11;
无线网络 --> WLAN_无线局域网_wireless;
无线网络 --> WPAN_无线个域网;
  • LAN ( Local Area Network ) 局域网

  •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城域网

  • WAN ( Wide Area Network ) 广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graph TD;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终端系统/资源子网,提供共享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通信子网,提供信息交换的网络节点和通信线路;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graph TD;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传输方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数据交换;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通信协议和体系结构;
传输方式 --> 按照传输方向;
按照传输方向--> 单工;
单工 --> 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模式;
按照传输方向 --> 双工;
双工--> 在同一时间,线路上只允许一个方向的数据通过;
按照传输方向--> 全双工;
全双工-->双方可以同时进行数据通信;
传输方式 --> 按照传输对象
按照传输对象--> 单播_一对一;
按照传输对象--> 多播_一对多;
按照传输对象--> 广播_一对all;
数据交换 --> 电路交换_整个报文从源头到终点连续的传输;
数据交换 --> 报文交换_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查找转发表,再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数据交换 --> 分组交换_将一个报文分成多个组,传到相邻节点,再查找转发表,再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通信协议和体系结构 --> 网络协议三要素;
网络协议三要素 --> 语法;
网络协议三要素 --> 语义;
网络协议三要素 --> 时序;
通信协议三要素 --> OSI参考模型;
通信协议三要素 --> TCP/IP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 物理层;
OSI参考模型 --> 数据链路层;
OSI参考模型 --> 网络层;
OSI参考模型 --> 传输层;
OSI参考模型 --> 会话层;
OSI参考模型 --> 表示层;
OSI参考模型 --> 应用层;
TCP/IP参考模型 --> 网络接口层;
TCP/IP参考模型 --> 网际层;
TCP/IP参考模型 --> 传输层;
TCP/IP参考模型 --> 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协议

什么是协议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协议提供服务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不能看见下面的协议,即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协议与服务
  •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 并非在一个层内完成的全部功能都称为服务,只有那些能被高一层实体看得见的功能才是服务

网络协议三要素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格式

  • 语义:需要发出任何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的优缺点

/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优点 1.信息传输时延小
2.信息的传送效率高
3.信息的编码与代码格式由通信双方决定,与交换网络无关
4.不存在失序问题
1.不存在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2.交换节点具有路径选择,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
3.多目标服务,一个报文可以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
4.允许建立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使优先级高的报文优先转换。
5.线道利用率高
1.等待时延少
2.简化了存储管理
3.减少了出错几率和重发数据量
4.便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更适用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数据通信
5.信道利用率高
缺点 1.网络的利用率低
2.线路的利用率低
3.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4.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较长
1.实时性差,不适合传送实时或交互式业务的数据
2.只适用于数字信号
3.要求网络中每个结点有较大的缓冲区,或者把等待转发的报文存在磁盘上,进一步增加了传送时延
1.由于每个分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使传送的信息量大约增加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处理的时间,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2.需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

两种通信方式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 客户 - 服务器方式 ( C / S方式 ) 即 Client / Server 方式

  • 对等方式 ( P2P ) 即 Peer-to-Peer

关于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第二章 物理层

  • 数据形式:bit

以太网

以太网是现实世界中最普遍的一种计算机网络。以太网有两类,一类是经典以太网,另一类是交换式以太网,使用了称为交换机的设备连接不同的计算机。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是总线型拓扑,但快速以太网为了减少冲突,将能提高的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最大化,使用交换机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形成的拓扑结构便是星型,但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Collision Detection即载波多重访问和碰撞侦测 )的总线技术

  • 传统以太网采用星型拓扑 ,在星型中心增加了集线器

扩展以太网

  • 物理层扩展:利用集线器

  • 数据链路层扩展:利用交换机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四大特性

  • 机械特性

    接口是怎样的

  • 电气特性

    用的多少伏的电

  • 功能特性

    线路上电平电压的特性

  • 过程特性

    实现不同功能所发射信号的顺序

两种信号

  • 模拟信号:特定频段的信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 连续的
  • 数字信号:不是0就是1

    • 离散的

调制和编码

  • 调制:无论是数字信号还是模拟信号,经过调制最终都将变成模拟信号

  • 编码:无论是数字信号还是模拟信号,经过编码最终都将变成编码信号

    • 编码的步骤:采样 量化 编码
  • 区别:
    1.数据可以通过编码手段转换成数字信号,也可以通过调制手段转换成模拟信号
    2.数字数据可以通过数字发送器转化为数字信号,也可以通过调制器转化为模拟信号
    3.模拟数据可以通过PCM编码转化为数字信号,也可以通过大调制器转化为模拟信号

传输介质

  • 双绞线

    • 屏蔽双绞线 STP :抗干扰性强

    • 非屏蔽双绞线 UTP : 抗干扰性差

    • 制作标准:

      • 568B: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 568A: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 1和3 ,2和6 交换 )

  • 光纤

    • 多模光纤 : 2KM

    • 单模光纤 : 100KM

  • 同轴电缆(淘汰)

  • 无线 : 无线信号频率 :IEEE802.11

三大部分

  • 源系统 :发送数据的一端

  • 传输系统 :传输过程中的各种传输介质

  • 目的系统 : 接收数据的电脑

物理层的基本通信技术

四种信道复用技术

  • 复用技术

    • 复用技术是指一种在传输路径上综合多路信道,然后回复原机制或解除终端各信道的复用技术的过程
  • 频分复用FDM

    • 频分多路复用,是在适于某种传输媒质的传输频带内,若干个频谱互不重叠的信号一并传输的方式,简称FDM,在每路信号进入传输频带前,先要依次搬移频率(调制),而在接收端,再搬回到原来的频段,恢复每路的原信号,从而使传输频带得到多路信号的复用
    • 划分不同频率来并行传输信号
  • 时分复用TDM

    • 采用同一物理连接的不同的时段来传输不同的信号,也能达到多路传输的目的,时分多路复用以时间作为信号分割的参量,故必须使各路信号在时间轴上互不重叠,时分复用就是将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的信息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时间片(时隙),并将这些时隙分配给每一个信号源使用
    • 划分不同时段来传输信号
      • 时分复用按照子通道动态利用情况又可分为
        • 同步十分多路复用
        • 异步十分多路复用
  • 波分复用WDM

    • 是将两种或者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在发送端经复用器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
    • 根据光波的波长进行传输(合波器耦合)
      • 波分复用就是对光的频分复用
  • 码分复用CDM

    • 码分复用是靠不同的编码来区分各路原始信号的一种复用方式,主要和各种多址技术结合产生了各种接入技术,包括无线和有线接入
    • 在同一时间同一频率根据传输的数据码进行区分
    • CDMA 码分多址:信道为多个不同址的用户所共享时
      • 区别CDMA和CSMA/CD,CDMA是码分多址,CSMA/CD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数据的传输方式

通过同时间传输数量分
串行传输

使用一条数据线,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依次传输,每一位数据就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只需要少数几条线就可以在系统间交换信息,特别适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外设之间的遥远通信

并行传输

并行传输指的是数据以成的方式,在多条并行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是在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时在设备之间进行的传输

通过数据报文的双方的行为分
同步传输
  • 在计算机网络中,定时的因素称为位同步,同步是要接收方按照发送方发送的每个位的起止时刻速率来接收数据,否则会产生误差

  • 同步传输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开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我们将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者简称为

异步传输
  • 异步传输将比特分为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地1个字符或者更长,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

通过传输的信号分
  • 基带传输

    • 传输数字信号
  • 频带传输

    • 传输模拟信号
    • 频带范围:300-3400HZ
传输方向
  • 单工

  • 半双工

  • 全双工

传输对象
  • 单播

  • 组播

  • 广播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 数据形式: 帧

  • IEEE802中数据链路层被细化为

    • 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 LLC逻辑链路子层

数据链路层基础理论

数据链路层的概念

数据链路层是在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的协议,提供相邻结点的可靠数据传输

帧的概念

  •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 组成

    • 帧头
      • 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类型
        • MAC地址:48位,每一张网卡的MAC地址都是独一无二的
    • 数据
    • 帧尾
      • 校验

数据链路层的两种传输方式

  • 单播

  • 广播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

  • 封装成

  • 透明传输

  • 差错检验

局域网中的设备

  • 集线器

    • “Hub”,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型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 共享带宽
      • 物理层
  • 交换机

    • “Switch”,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交换机
    • 独享带宽
      • 数据链路层
    • 交换机的交换方式:
      • 存储转发
      • 直通方式
  • 网桥

    • 只支持两个端口的交换机
      •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之间

数据链路层的通信协议

冲突域与广播域

虚拟局域网(实验)VLAN

  • 将LAN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广播域的通信技术

  • 优点和目的

    • 1.划分广播域 $\rightarrow$ 减少垃圾数据
    • 2.增强局域网的安全性
    • 3.提高健壮性
    • 4.灵活构建工作组
  • 划分VLAN的方式

    • 基于端口
    • 基于子网
    • 基于MAC地址
    • 基于协议
    • 基于匹配策略

CSMA / CD(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

  • 广播信道中一种随机访问技术竞争性访问方法,是检测总线型网络传输是否冲突的一种方法

    • 具有多地址的特点
    • 总线型传输数据
    • 四大特点
      • 先听再发
      • 边听边发
      • 冲突停止
      • 延迟后发
  • 以太网的端对端往返时延为2$\tau$,具体是51.2微秒

  • 以太网规定的最短有效帧长为64字节

PPP ( Point-to-Point Protocol ) 点对点协议

  • 特点:简单,互操作性高

  • 封装成帧

  • 透明性

  • 多种网络层协议

  • 多种类型链路

PPP实现透明传输的方法

透明传输在HDLC协议中使用零比特填充法,PPP协议在同步传输链路中也用的是零比特填充法;PPP协议在异步传输时和BSC协议使用的是字符填充法

  • 零比特填充法

    • 使一个帧中两个控制字段之间不会出现6个连续的1,即当发送端出现5个连续的1时,立即填入一个0,当接收端出现5个连续的1时,删除其后的一个0
  • 字符填充法

    • 在这种帧同步方式中,为了不使数据信息位中与特定字符相同的字符被误判为帧的首尾定界符,可以在这种数据帧的帧头填充一个转义控制符
      • 在帧的开头以DLE STX( Data Link Escape - Start of Text ),在帧的结尾以DLE ETX( Data link Escape - End of Text ),以示区别,从而达到数据的透明性。

CRC

  • CRC(循环冗余检验)

    • 在发送端,先将数据划分成组,假定每组 K bit,( M = 101001 , k = 6 )CRC运算即在M的后面添加供差错检验用的n位冗余码

第四章 网络层

  • 数据形式:报文

  • 网络层负责将分组从源站交付到目的站,为可能在不同子网的主机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 在按OSI标准建造的网络中具有路径选择功能的唯一层次是网络层

  • 提供点对点服务

  • TCP/IP层次网络模型的网络层中包括的协议主要有ARP,RARP,ICMP,IGMP

两种服务

  • 虚电路服务

    • 逻辑连接,在电信网使用
  • 数据报服务

    •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网际协议 IP

网络互连的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继系统或中间系统

  •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

  •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

  •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

  •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

IP地址和MAC地址

  • IP(IPV4)地址32位,MAC地址48位

  • IPV6地址128位

  • IP地址分配取决于网络拓扑,MAC地址分配取决于制造商

  • MAC地址主要是工作在物理层,IP地址主要工作在网络层

  • IP地址分类:A,B,C,D,E

MAC协议和MAC地址
  • MAC层网络协议属于OSI网络模型的2.5层,介于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

  • 以太网的MAC层采用的协议是CSMA/CD

类型 特点 字节分布 子网掩码 可容纳主机数
A 第一位为0 1 - 127 255.0.0.0 可容纳$256256256-2 = 16777214$台主机
B 前两位为10 128 - 191 255.255.0.0 可容纳$256*256-2 = 65534$台主机
C 前三位为110 192 - 224 255.255.255.0 可以容纳254台主机
D 前四位为1110 225 - 240 \
E 前四位为1111 240 - 255 \

子网掩码

  • 作用:将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 主机号:标识某一台设备的地址
    • 网络号:标识某一个网段的地址
子网划分

IP数据报

  • 由首部和数据部分组成

  • 首部的前一部分为固定的20B,后一部分长度不固定

  • 片偏移

ARP协议

  • 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 使用ARP的四种情形

    • 发送方是主机,要把IP数据报发送到本网络上的另一个主机,这时用ARP找到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 发送方是主机,要把IP数据报发送到另一个网络上的一个主机,这时用ARP找到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的物理地址,剩下的工作由这个路由器完成
    • 发送方是路由器,要把IP数据报转发到本网络上的一个主机,这时用ARP找到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
    • 发送方是路由器,要把IP数据报转发到另一个网络上的一个主机,这时用ARP找到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的物理地址,剩下的工作由这个路由器来完成

路由

路由是什么

  • 路由是指分组从源到目的地址时,决定端对端路径的网络范围的进程。路由是指导报文转发的路径信息,通过路由可以确认转发IP报文的路径

    • 路由是网络层最主要的工作任务

路由器

  • 网络层的基本设备

  • 数据转发

  • 一个端口代表一个网段,路由器中存放着通往各个网段的表格,叫做路由表

  • 路由表( 路由择域信息库 ) 是一个存储在路由器或者互联网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文件,或者类数据库。路由表存储着指向特定网络地址的路径

路由的获取方式

  • 直连路由

  • 静态路由

  • 动态路由

路由的配置方式

  • 静态路由

    • 静态路由:管理员手动配置,配置简便,对系统要求低,适用于拓扑结构简单稳定的小型网络
    • 缺省路由:是一种特殊的路由,当报文没有在路由表中找到匹配的具体表项时才能使用的路由
  • 动态路由

    • 通过动态路由协议来实现不同网段的路由互通
    • 动态路由由自己的路由算法,能够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适用于具有一定数量的三层设备的网络
    • 动态路由协议
      • RIP
        • 路由信息协议
        • 基于矢量的动态路由协议
        • 适用于中小规模的网络拓扑,最大跳数为15
      • OSPF
        •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 基于链路状态的协议
        • 使用SPF算法,计算最短路径,树形协议
        • 天生防环
      • BGP
      • IS-IS
      • RIP和OSPF的区别
        • 1.RIP是基于矢量的协议,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
        • 2.RIP适用于中小型网络拓扑,OSPF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网络
        • OSPF支持可变长度子网掩码( VLSM ),RIP不支持
        • OSPF的收敛速度比RIP更加迅速
        • OSPF防环,RIP不防环

网关

  • 网关就是一个IP地址

  • 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联,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联

第五章 运输层

为相互通信的应用进程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数据形式:段( 数据段 )

  • TCP/IP运输层的两个协议

    • UDP
    • TCP

端口

  • 16位2进制数作为端口号

  • 分类

    • 服务器端口
    • 客户端端口

UDP

  • 无连接: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因此减少了开销和发送数据之前的时延

  • 尽最大努力交付

  • 面向报文

  • 首部只有8字节4个字段

  • 没有拥塞机制

  • 支持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一对一的交互通信

  • UDP端口分三类,即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临时端口号

    • 53号端口用于DOMAIN
      • 使用53号端口的协议是域名解析
      • DNS协议使用的UDP是53号的端口
  • 不会提供消息反馈

TCP

  • 面向连接,面向字节流

  • 每一条TCP链接只能是两个端点,且是点对点

  • 可靠交付服务

  • 全双工通信

  • 端点叫套接字 : socket

    $TCP 连接 :: = { socket 1 , socket 2 } \ = { ( IP1 : port1 ) , ( IP2 : port2 ) } $

可靠传输工作原理

  • 接收方收到后,要向发送方发送已收到的确认信号

  • 若发送方没有及时收到确认信号( 1. 缺失 2. 迟到 ) ,进行**超时重传**重新发送

  • 根据上述确认和重传机制,我们就能在不可靠的传输网络上实现可靠的通信

  • 可靠传输协议称为自动重传请求ARQ

两个协议

停止等待协议

  • 特点:简单,但是信道利用率低

连续ARQ协议

  • 特点:实现容易,即使确认丢失也不必重传,但是不能向发送方确认已经收到的所有分组信息

  • 接收方一般采用累积确认的方式

  • 发送方根据接收方报文段中窗口值,构成窗口大小 = min( 发送窗口大小,接收窗口大小 )

  • 发送方收到一个确认,窗口前移

  • 可用窗口 = 窗口总大小 - 已发送但未收到确认的字节数

TCP报文段

  • 首部长度 20字节-60字节

  • 源端口16位,目的端口16位,序号32位,确认好32位,首部长度

第六章 应用层

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的网络应用

域名系统 DNS

  • UDP , 端口号53

文件传输协议 FTP

  • 使用TCP , 端口号为20,21

  • 客户 -服务器方式,可同时多个进程提供服务。主进程负责接收新请求,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

远程终端协议 TELNET

  • 使用TCP,端口号为23

  • 实现远程操控

万维网 WWW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 使用TCP , 端口号为80

电子邮件

发送邮件协议 SMTP

  • 使用TCP , 端口号为25

读取邮件协议 POP3

  • 使用TCP,端口号为110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 使用UDP,端口号为67,68

注:使用UDP的只有DNSDHCP

端口总结

应用层协议 运输层协议 端口号
HTTP TCP 80
SMTP TCP 25
POP3 TCP 110
FTP TCP 21 , 20
TELNET TCP 23
DNS UDP 53
DHCP UDP 67 , 68

二进制转十进制

拿最常见的8位二进制数来说 10110101

1 0 1 1 0 1 0 1
128 64 32 16 8 4 2 1

一一对应,则有

10110101$\rightarrow$ 128 + 32 + 16 + 4 + 1 = 181

十进制转二进制反之亦然

选择

1.

	<img src="https://pic.imgdb.cn/item/61c88d582ab3f51d91de9eca.jpg" style="zoom: 67%;" />

解析:判定IP是否在一个网段中,只需要指导各自的子网网络地址,如果网络地址相同则在一个子网,不同则不在同一个子网。上题中子网掩码为255.255.0.0,则这是一个B类子网,后面两段为主机位,前面两段为网络位,一样则在同一子网,故选C

2.

3.

解析:IPV6地址128位

4.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可以描述为先听后说,边说边听

5.

解析: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每个ICMP消息都是直接封装在数据包中的,因此,和UDP一样,ICMP是不可靠传输

6.

解析:UDP不会提供消息反馈

7.

解析:首先这是一个C类网络号,且要求划分成5个子网,每个子网最多20台主机,则子网号为3,子网掩码为255.255.255. ( 128+64+32=224 ) , 即 255.255.255.224

8.

解析:ICMP是互联网控制消息协	议

9.

10.

也可以称为:源主机,通信媒体,目标主机

11.

令牌环网也是总线的一种

12.

13.

14.

image-20211227182938743
解析:www 主机名 tsinghua 既可以是主机名也可以是三级域名 edu 二级域名 cn 一级域名

15.

16.

解析:同步传送效率最高,且能保证报文的完整性,异步时效性最好

17.

18.

解析: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SDU`

19.

20.

21.

解析:RAP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RARP是相反的

22.

image-20211227190458437
解析:两个路由器直连的接口处可以指明也可以不指明IP地址,为了节省IP地址资源,现在常不指明

23.

image-20211227191213340
解析:结点交换机都是使用的MAC地址进行交换的

24.

解析:传输层解决进程之间的通信问题,网际层解决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问题

25.

26.

27.

解析:以太网不属于广域网,以太网和局域网是一个概念

28.

29.

解析:**B**,曼彻斯特编码

填空

image-20211227184323603

计算

1.

<img src="https://pic.imgdb.cn/item/61c9a4542ab3f51d914460a6.jpg"  />
  • 考点:

    • 码分序列

2.

  • 考点:时延的计算

    • 发送时延 = $\frac{数据长度}{信道带宽}$
    • 传播时延 = $\frac{信道长度}{传播速率}$
    • 排队时延 = 分组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输出队列中等待转发,就形成了排队时延
    •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